Google

2008年5月6日星期二

林行止.2008-5-6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2008-05-06


強壯的體魄脆弱的心靈
  
藉環球傳送「聖火」揚國威的希望幻滅,能否在獎牌上把「奧運霸主」美國比下去,現在仍是未知之數。崔少明昨天大作的結語是,中國欲在京奧上有出色表現,「唯一的可能是在比賽上屢創紀錄。但中國有這樣好運嗎?」中國奧運場上的運氣如何,說不準、不必猜,但中國有決心取得比雅典奧運會更佳的成績,是公開的秘密。雅典奧運中國獲金、銀、銅獎牌依次為三十二、十七和十四,一共六十三面,她在二○○一年獲知主辦今屆奧運後定下的「一一九工程」(119 Project),即一共要取得一百一十九面獎牌,則絕非獲主辦權後心情亢奮一廂情願的產物,而是經過精心縝密計算的結論。
  
除了囊中物的羽毛球、乒乓球及體操,中國體育當局期望能發掘、培養足以在馬拉松、獨木舟和自由式游泳稱雄奪標的選手,有關官員像星探般到各地尋找合格適齡少年,然後多方「催谷」、密集培訓。籃球巨星姚明、跨欄名將劉翔和拳擊高手鄒市明(雅典奧運次特輕量級銅牌得主;五月四日英國《觀察家》周刊有長文介紹),當年都是被這樣發掘出來的「童星」。
  
直至去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新華社還於一項報道中對中國在獎牌上超美趕俄,信心滿滿,它以自信心「爆棚」的語調,指出人們廣泛地相信中國運動員有此能耐;事實上,英國奧委會稍早前已預期京奧中國可得四十八面金牌(比雅典多十六面),而美國和俄羅斯分別得三十七及三十二面(雅典奧運她們依次獲三十五面和二十七面,「進步」程度遠遠在中國之後);英國人的預測,為美國奧委會總幹事認同。英、美專家異口同聲「滅自己的威風」,並非毫無所本,而是鑑於參加雅典奧運的中國選手平均年齡只有二十三點三歲,意味中國選派新秀上陣,讓他們吸取奧運比賽經驗,以期在京奧達高峰令美俄失色。
  
可是,便在西方體壇似有共識地「長中國志氣」亦即是有賽績第一次被中國攀越的心理準備之際,中國奧委會副主委崔大林在一次公開談話卻暗示「一一九工程」可能無法全部兌現,因為若干中國不擅長的項目,努力多年後仍無突破性進展,而不少在雅典奧運大放異彩的「看家本領」如跳水、乒乓、羽毛球、體操、射擊和舉重等,其運動員的潛質已發掘淨盡,不易再上層樓。這正是崔氏不敢盲目樂觀的底因。
  
崔大林是否故作謙遜,以免期望太高萬一「失手」、「失算」傷害了感情既豐富又極端脆弱的中國心─中國人是感情最脆弱的民族,外國有什麼不中聽、不合意的言行,中國人民的感情便受創(國務院和外交部發言人以至國家領導人俱如是說),及早降低預期,屆時若無法達標便不會太傷感情。英奧委是根據二○○六年的國際賽事作此預測(四十八面金牌),但○七年中國運動健兒在大阪田徑錦標賽中,只有劉翔掄元,團體得分與古巴和白俄羅斯同列第十一位;而在墨爾本的水上運動錦標賽中,中國隊獲十六獎牌(美國得四十),是十五年來表現最差勁的賽事。如果○八奧運中國選手表現失準或他國冒出若干有「特異功能」的健將,現在仍高唱「一一九面獎牌」,屆時肯定會傷透中國人的感情!不過,西方「別具用心」的論者認為○七年中國故意不派出精銳(劉翔是國際焦點人物,不出便太痕),故布弱陣,以鬆懈對手的鬥志。崔氏的檢討及論者的解讀,孰是孰非,百日後便見真章。
  
事實上,美國這頭「紙老虎」向來在體壇稱霸,自從現代奧運肇始之年的一八九六,迄二○○四年,美國運動員一共取得二千一百九十四面獎牌,比其政治「死敵」、體壇「第二強」蘇聯╱俄羅斯多出一倍強。美國和俄羅斯在體育運動上取得好成績,原因多端,相通的理由是在體壇上出人頭地名利雙收,運動員因此「卯足全力」拚搏,先為私利(當然說不得)繼而為國爭光(當然要天天講),不過,「重賞之下有勇夫」卻不一定出冠軍。無論如何,當頂級運動員亦獲「要什麼有什麼」的優待的中國於一九八○年重回奧運(冬季)後,八四年便奪第一金牌,短短二十年成為美國之後的第二體育運動強國。
  
一向以來,經濟學家認為一國體育運動的強弱(以奧運獎牌多少為標竿),與人口多寡、人均收入、往績、是否為主辦國及政府有否直接介入有正面關係(見nber.org/Paper/W7998),而這些元素必須互相結合才生奇效;上述這篇發表於二○○一年十一月的「工作報告」(二位作者分別在耶魯及達茅斯大學任教),對此有具體詳盡的剖析。值得提出的是,他們的分析顯示主辦國因素(運動員以逸待勞、習慣當地環境及有大量「擁躉」打氣)會比根據GDP預測得獎牌數字增加百分之一點八,而政府正面介入則會多得百分之三獎牌。
  
如何介定一國體育運動的優劣,不同「既得利益團體」有不同標準。美國向來以得獎牌最多而稱冠,但在一九九六年亞特蘭大奧運後,歐洲聯盟宣布其十五成員國以平均人口計,所得獎牌比美國多;而聯合國人口新聞網絡(www.undp.org/popin)則指出以人口計,東加(Tunga)是世界第一體育運動強國,因當年其人口不足十萬而有一位重量級拳擊手得銀牌(等於百萬人口有九點四面獎牌,美國只有零點四面獎牌)。不過,東加這種異數除外,人口眾多等於可供挑選的選手較多,不難發掘到有奪標潛質的運動員,人多的確對奪標有利;而長期來說,GDP高低亦與運動成績有正比關係,這是因為體育運動擺脫不了投入資源較多產品較佳的規律。
  
本港二位經濟學家(嶺大呂漢光和港大孫永泉)在今年第一期的《太平洋經濟評論》(Pacific Economic Review)發表題為〈男人、金錢和獎牌─奧運的計量經濟分析〉的論文,指出人口及人均收入因素對奧運奪標有正面影響的結論並非「通論」,因為肯雅(尼亞)窮國寡民,但在奧運成績不俗,上述東加又是一例;他們同時指出教育程度高下及人均壽命短長與體育運動成績無關。根據他們的程式推算,中國在○八奧運上獎牌將增百分之十四,但仍比美國稍遜。

‧作者有事,本欄暫停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