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2008年5月29日星期四

林行止.2008-5-29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2008-05-29


地心尋油海藻煉油的求油熱潮

一、
  
油產見頂說是基於現有技術達致的結論,這即是說,如果鑽探油源的科技有重大突破,意味人類有條件探索今日未知的油源,則此說便不攻自破;對人類在創新上有無限信心的人,必然對鑽油新科技發明寄以很大期望,他們的看法因此是,當科技發展見頂時,油產才見頂!
  
在眾多有可能開拓的油源中,專家估計蘊藏量最大的是深海或地心。一九六五年,蘇聯科學家為了一探地心的秘密,手計劃在西伯利亞可拉(Kola)半島海港摩爾曼斯克(Murmansk)鑽一個深達十五公里的地洞,由於工程浩大,籌備費時,至一九七○年才「破土」動工,到了一九八三年,這個深洞已達地下十二公里,可是,科學家仔細化驗了每一階段抽出、挖起的半熔岩熱柱,並無重大發現,至此,蘇共領袖的信心動搖,對大約五萬呎地底(十五公里)有什麼「寶藏」,興趣漸失,有關工作便沒有積極進行,至八九年,該深洞深約四萬呎時,蘇聯變天,俄羅斯亂成一團,經濟一度瀕近破產,無心亦無力再挖深洞,此計劃便不了了之。九十年代後期,俄羅斯對外開放,世界三大油公司均派員前往「考察」並取回大量「貨辦」及資料。油公司對有什麼發現,諱莫如深,從其後它們都在深海鑽探上力看,摩爾曼斯克深洞對它們有所啟發,可以肯定。
  
事實上,西方油公司在深海探油上的努力,並未白費,比如雪佛龍在墨西哥灣約七公里的海底發現重大油田,估計蘊藏量一百五十億桶輕原油,約為已證實存在的美國石油蘊藏量之半;自此各公司均加大向海底尋寶的力度,以至公開拍賣的海底鑽油權價格驟升,今年三月,美國拍賣一處墨西哥灣鑽油權,便以三十七億(美元.下同)的破紀錄高價成交。
  
可是,發現石油是一回事,如何把之抽出又是另一回事,而後者顯然比前者更重要和更困難,因為如何開採萬呎地(海)底的石油,石油專家迄今無善策。基於對人類聰明才智有無限信心,樂觀者特別是石油業商,才會出高價購買深海鑽油權。
  
在雪佛龍發現深海油藏後約半年,一家行內聲譽甚隆的顧問公司Friedman Billings Ramsey發表一項研究報告,指稱墨西哥灣的深海石油(deep oil)蘊藏量達七百五十億桶(這也許是鑽油權賣得高價的底因),但何時有條件開發並抽取,投資者要有美國太空署的信心和耐性才行,當然,太空署用的是納稅人的錢,一項試驗因此可以一擲數十億,而且年期短長不計;西方國家的石油業是私企(產油國的則多為國企),雖然可用OPM進行有關工程,但私企追求的是經濟效益,因此不可能長期進行無回報開發;至於投資者,「落注」的是自己荷包裏的資金,因此得加倍小心!

二、
  
二○○七年年初,美國能源部發表報告,指出已成功研發從海藻類植物提煉生化柴油,作為汽油燃料。○六年美國車主消耗的大約一千四百億加侖汽油,用九百五十頃「耕地」(cultivation area)的海藻便足夠;從大豆提煉等量汽油,需用的耕地在三十億頃以上(3 billion plus acres)。種植海藻的「耕地」,其實是無遮淺池(open pond)。
  
從海藻提煉生化能源,看似新物事,其實早已有之。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National Energy Renewable Laboratory)在一九七八年便成立專家小組進行研究,可是成效甚差,至一九九五年宣布因「無法找到符合經濟效益的辦法」而放棄。然而,民間機構開發海藻能源的研究並未停止,位於波士頓郊區的新咸甫郡大學(U. of New Hampshire)生化學系在二○○四年估計生產滿足美國汽車能源消耗的生化柴油,所需的海藻農場的建造費高達三千零八十億;如此規模的基本設施或生產基地,可以年產一千四百億加侖生化柴油,其經營成本每年為四百六十二億,等於每加侖成本價三角三仙,加上投資成本的利息、運輸費及零售成本,海藻能源有微利可圖,經濟效益一般。
  
如今油價高企(什麼是「高」,看法人人不同),不僅「鼓勵」油公司探油,生化能源研究更是方興未艾,而且有不少「突破」,因此投入的風險資金大增。各大油公司甚至波音飛機,紛紛入股一些研究開發海藻能源公司或有條件地資助大學相關學系,皇家蜆殼則獨資在夏威夷創設海藻種植場……。美國維珍吉尼亞州的老道明大學(Old Dominion U)最近提出一項在污水處理廠種植海藻的試驗計劃,若有所成,當可大大減低這種生化能源的原料成本!
  
如果石油價格稍為向下調整後重回上升軌,深海探油會鑽得愈深而五花八門的生化能源研究必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令願意承擔風險的投資者目不暇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