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2008年4月29日星期二

林行止.2008-4-29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2008-04-29

人口膨脹生態改觀大興土木將成潮流

聯合國今年二月出版的《世界城市化展望》,指出今年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城市和鄉鎮人口均等的年頭(自從十九世紀初期有這類統計以來,農村人口都比城市多),此為城市高速發展營造較佳生活條件及提供較高工資的必然結果。配合鄉鎮人口流入城市這種不可逆轉的潮流,不論先進後進發達新興,世界各國都會在諸如交通運輸、海港、機場、發電、供水,完善工業園及住宅區設施的基本建設(Infrastructure)上投下巨資,顧問公司的估計是,未來二、三十年,「巨資」約為四十萬億(美元.下同);不過,如此不邊際的估計是作不得準的,何況現在沒人知道在未來漫長歲月裏美元的走勢,其價若持續下挫,以之定價的百物騰貴(高通脹率),真正投入的數字可能更高,反之則是高估……。聯合國近來雖然數度下調對世界GDP增長預測,但從今年至二○一三年的平均年增幅,仍在百分之三點七至四點九之間,比一九九○至九七年百分之二點九的平均年增長為高。經濟增長較前強勁,主要是中國、印度以至巴西和俄羅斯這些大國的經濟有長足進展,在欣欣向榮的經濟環境下,如無「核意外」(近年論局部核戰的文章甚多,它們的結論是,即使核戰只爆發於「偏遠小國」,其影響無遠弗屆,世界自然環境和人類健康無可避免會受重創),各國大事建設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物質誘因是釋放人類潛存生產力的有效「武器」,基本建設則為解開、發掘經濟發展潛質不可或缺的元素。沒有有效和充足的公路、鐵路、現代化機場和海港,農作物、礦產和工業產品便無法集散,而這些農工產物的出產和製造,在在需要能源。非常明顯,與基本建設有關的原材料,包括各種能源,在需求量不斷增加之下,雖然已升了不少的價格,仍然未脫離易升難跌的軌─也許在基本設施特別是天然資源豐富國家完成海陸運輸網令原料能夠快捷地從產地運至市場之後,這類商品的價格才會下跌。當然,商品期貨仍會受周期性投機活動的影響而急跌,不過,長期趨勢向上之勢不變。

基本建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可從世界銀行副總裁凱許(Shigeo Katsu)月初的一段話看出,他在評論基本建設可以提高市場擴張機會、降低貨物及服務成本時,指出新加坡之能成為東南亞的經濟中心(Economic hub),是因為有現代化海港(碼頭)和機場。不難想像,香港若未建成新機場及碼頭設備落伍,肯定沒有今日的經濟盛況。和五、六十年代認為基本建設是政府開支的普遍想法不同,如今它是一項有利可圖且能促進經濟發展的投資。因此發展中國家固然要全力投入、大事建設,發達國家則要把初建於近百甚至過百年前的輸水管、鐵路、輸電網絡和橋樑等翻新、重建。全球各國全面開工,大興土木,世界經濟因此會很興旺,工程人員和建築工人將是未來一、二十年最吃香的工種。

顧問公司安永(Ernst and Young)的《○七年基本建設報告》,認為在這方面美國已大為落後,不能再為世界範式;許多國家把基本建設列為政府優先處理項目,但去年美國在基本建設上的投資少於GDP百分之一,中國的數字是百分之九、印度百分之三點五惟目標為百分之八。美國政府大概以為國內的設施很充分,因此漠視這方面的建設,現在已到改弦易轍的關鍵時刻,僅僅是把電力輸送系統、超級公路、橋樑、機場、港口及城市地下輸水管道「升級」(現代化),美國土木工程學會估計未來五年需投入一萬六千億!

人口膨脹令基本建設成為各國尤其人口大國當務之急,今年初世界人口六十七億,至二○三○年將近九十億,在未來二十年內每年增加一億人,世界對糧食、燃料、住宅及交通的需求愈殷切,供求關係緊張,不難理解。

人口增加對交通運輸的壓力最明顯。城市化令城鄉的人際交往較前頻密,對交通需求大增,去年春節期間,中國鐵道當局要為大約一億八千萬人次提供火車席位,比全美鐵路客運公司全年載客量多七倍!美國鐵路載客不多,是因為美國人喜歡開車(和搭長途巴士),先富起來的人愈來愈多,這種交通模式亦會在中國發生。二十世紀初大量生產後,汽車數量年年增長(三十年代有過短暫的「止增」),至一九七○年,全球大約有汽車二億輛;可是,美國聯邦公路管理局(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估計至二○一○年,汽車數量將達十億輛─四十年內汽車數量跳增近十倍,為什麼,因為中國和印度經濟起飛形成龐大中產階級,對汽車需求大增……。中國在未來五年要興建二十五萬里長的超級公路,除了要物暢其流,還有開車上路將成普遍現象的考慮。   

在各國均會加強基本建設投資的前提下,能源、汽車、公路鐵路碼頭(經營交通運輸的公司)、電力、開發和經營原材料(包括淡水)的企業,那些經營得法的,將是未來的「利潤中心」。這種投資趨向,大家不可不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