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2008年4月17日星期四

林行止.2008-4-17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2008-04-17


「補鑊法」與「本能反應」
  
在金融新聞方面,近來佔據最大篇幅和頻率的,是次按危機引致的損失和企業行政總裁的收入;前者的數字估計在一萬億(美元.下同)水平;後者的實際收入數額教人瞠目結舌,與經濟增長放緩企業盈利倒退正在計劃大裁員的新聞互相「輝映」,有股說不出的詭異。
  
估計次按損失的數字,筆者認為有被誇大的可能,這便如李宗吾在《厚黑學》中所說的「補鑊法」,鄉下人的生鐵鍋有裂痕,請匠人修補,工匠乘主人不察,把裂痕鑿大,然後索取較高的工錢。現在有關的公私機構可能人同此心,把次按的後遺問題盡量放大。在公營部門來說,處理大問題責任相應增重,地位亦更重要,擴充編制增聘人手有了藉口;至於私營部門,當然可更有效地公然「趁火打劫」,牟取更大利潤……,摩根收購貝爾斯登的出價於數日間便增數倍,有如補鍋匠鑿大裂痕的伎倆被發現不得不壓低利錢(提高收購價)!
  
經濟低迷企業盈利大不如前,然而行政總裁的收入依然高得驚人,從這數天來《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公布與顧問公司合作的二○○七年CEO報酬調查看,「盈利下跌CEO報酬上升」之勢甚為明顯,美國二百大企業(年營收五十億以上)的CEO,去年薪金加花紅的中位數二百九十三萬九千元,若加上套現的認股權證,中位數暴漲至八百八十四萬八千元;CEO中以美林履新不足一年的J. A.泰思獲七千八百五十萬掄元,高盛的以六千八百五十萬居次,殿軍則為西方石油的六千一百萬。在公司盈利前景轉趨黯淡的情形下,如此高收入的確十分矚目,令股東不安的是,受在公司前景璀璨時簽下的合約所規限,若干虧損的公司亦得向CEO支付巨額的薪津,茲以港人熟識的UPS速遞為例,去年、今年首季盈利均下降,但CEO仍收取五百三十萬報酬;數天前因盈利負增長而觸動華爾街急挫的通用電器,其CEO亦有一千三百三十萬進賬……。《職業紀事報》(Career Journal)二月五日公布去年「頂級CEO」平均年入一千八百八十萬,○六年只有一千五百六十萬。基於同樣理由(在好景時簽訂的僱佣合同),不少業績大退、申請保護令甚至破產企業的CEO,均能在離職前獲得大筆「補償」─他們要對公司陷入困境負責,只因早前簽署的合約,令他們的處境遠比股東和一般員工優勝。
  
非常明顯,認股權是CEO「發達」的捷徑,不過,這確為個人收入與公司盈利掛的好辦法,能有足夠誘因激勵CEO為公司賺取最佳利潤。可是,理論上可行,落實時帶來不少問題,比如不少CEO為達股價升值的目的,不顧一切,務求在任內刺激股價上揚以便其沽售套利,因而可能留下不少只有短期利益沒有前景的業務,當這些困難開始浮現,CEO已袋袋平安,公司兵敗如山倒已與他無關……。以認股權作為誘因的制度有必要完善化,但具體可行的方法似乎未見。
  
企業CEO的報酬甚高,然而,比起對沖基金經理,他們便瞠乎其後。自從本月七日路透社發表對沖經理去年收入調查後,各傳媒紛紛跟進,其中以昨天(十六日)《紐約時報》的報道較詳。去年年入最高的對沖基金經理為保爾森公司的同名創辦股東,他的稅前入息是三十七億(順便一提,今年一月二十日《倫敦周日時報》有長稿談論對沖基金,估計保爾森二○○七年可賺十億鎊。顯然大大低估),保爾森一年賺了約二百八十億港元,是因為在○五年成立二個基金,逆市而行,沽空次按合約,去年底次按合約等同廢紙,其資產六十億的基金變成二百八十億,便是這麼簡單。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受不起大風大浪市勢誘惑的索羅斯久休後於去夏復出,短短六七個月便賺得二十九億……!相信各位記得索羅斯這位拋空英鎊於一九九二年黑色星期三在一天內賺了英倫銀行十餘億美元的大炒家,但對他於一九九四年出版的《金融煉金術》還有多少印象?筆者清楚記得的是在本書他提出應以「本能反應」或「反射」(reflexivity)的意念入市,因為在瞬息萬變且不按牌理出牌的金融市場,理性投資者已無用武之地,取而代之的是有恐懼感與貪婪心且「有限度理性」(limitedly rational)的人才能得心應手,當前的大市─股市、期市和市─均難以實力或技術分析取勝,唯有對市場波動作出本能反應,即能夠追隨市場節奏乘風踏浪在波濤洶湧中急入速出者才能有所斬獲。憑這種本能,索羅斯一出手便賺了二百多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