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2008年4月24日星期四

林行止.2008-4-24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2008-04-24


發明機器大量生產促銷手法推陳出新
  
從各地的出土文物看,牙簽或類牙簽物體的歷史,和人類一樣久遠,人類不吃食物不能生存,但晉食便要剔牙,因此某種形式的牙簽與人類共存,是可以理解的;而它的出現肯定比牙刷早,因為人類可以不刷牙而不可能不把藏於牙縫的多餘食物剔除。
  
人類進化、社會進步、經濟發達「足食」之後,一般勞苦大眾有必要用削尖的條枝及箭豬刺(quill)剔牙;富裕階級所用的牙簽,則多為以白銀、黃金及象牙等「貴重商品」打造而成,餐後用這類「名師親製」甚至鑲以寶石的牙簽剔牙,且是身份象徵。現在存世十九世紀前的牙簽,大都精雕細鑲,揚之水文和《牙簽》一書刊出的插圖,令人歎為觀止。
  
最先把牙簽大眾化的,是十二世紀葡萄牙Lorvao地方原屬本篤會的修院,修女們祈禱之餘,製造一些「精細物品」賺錢補助修院開支;至十六世紀,她們「發明」以橙木削製一種兩頭尖的細小木條,既可以挑刺食物,又可剔出藏於牙縫中的「剩餘物資」及清除污垢,竟然大受歡迎,不僅內銷奇佳,還出口至歐洲各國;慈悲為懷的修女,遂把這門有利可圖的手工藝教授村民,製造牙簽於是成為當地成行成市的家庭工業。
  
長話短說。十六世紀葡萄牙人「發現」巴西,大規模殖民,把葡萄牙的「好東西」都移植過去,牙簽製造業這種當年的「先進工業」,當然包括在內;由於巴西本銷市場大、木材豐富,還可出口至整個南美市場,牙簽製造及經銷因此慢慢成為巴西的熱門行業……。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出身美國新英格蘭望族的霍斯特(Charles Forster, 1826-1901)前往里約熱內盧,協助其叔父(附筆一提,其父是慈善家,經常周濟窮人以致窮病而)經營進出口生意,令他印象良深的是巴西人的牙齒特別整齊潔白,他多方打探後,認為這和巴西人餐後用牙簽剔牙有關。其實齒如編貝與用牙簽肯定無關,不過,當時霍斯特靈機一動,以為人工製造牙簽太落伍,因為其時「大量生產」是最先進的生產模式,而木製牙簽可以用機器大量生產;當他在六十年代準備回美的時候,便有設廠以機器製造牙簽輸進巴西「把手製牙簽趕出市場」的意圖。
  
回國後,霍斯特第一時間註冊牙簽製造專利(專利局留下許多珍貴資料,包括我們日常所用的「雞皮紙袋」,為柏特洛斯基提供了大量原材料),然後和以發明造鞋機器的史篤雲(B.F. Sturtevant)合作,後者果然成功地從製造鞋類的機器,設計出世上第一部牙簽製造機……。製造牙簽現在應該沒有什麼秘密,但當年是重大發明,不准外人參觀。在《牙簽》前言,柏特洛斯基強調指出直至十九世紀末葉,千辛萬苦前赴美國緬因州希望參觀霍斯特牙簽廠的日本商團,竟被拒諸門外;即使並無「利益衝突」的美國學者,亦不獲准進入工場參觀……。當年牙簽業競爭之烈,不難想見。事實上,《牙簽》第十章〈在有木材的地方設廠〉,詳細紀錄了霍斯特如何以五萬美元(當年是大數字)的「法律費用」,把和他同時期的「牙簽機器專利持有人」告將官裏,並使之「不能生產牙簽出售」。這些機器其後只能改製火柴等「類似牙簽」物品。
  
不過,令霍斯特名垂商業史的,是他的「推銷術」。霍斯特的牙簽廠設於波士頓,然而當地人對這種產品沒有興趣,因為「如有需要人人能削尖木條剔牙」。牙簽滯銷,商店不進貨,牙簽廠貨如山積,為了救亡,霍斯特想出一套促銷計劃(見《牙簽》第十一章)。他一方面僱請一批主婦和閒漢,去文具店、雜貨店買牙簽,營造有需求無供應的市場環境,在這種情形下,當稍後霍斯特的推銷員上門推銷時,只有少數店主不進貨。與此同時,霍斯特出錢給哈佛大學學生,要他們去餐廳特別是酒店的餐廳用膳,之後向侍應索取牙簽,「而且必須提高聲調,令餐廳所有人都聽得清楚」,餐廳無牙簽供應,他們便大吵大鬧,直至勞動經理出來賠罪「打圓場」。顯而易見,當稍後牙簽推銷員出現時,餐廳便會購買備用……。柏特洛斯基所寫雖然都根據當地報章的報道,緬因州眾議員且把此當年創新的「推銷術」寫進「國會紀錄」,但他一再強調這是「故事」而已,不過,他指出不管這些「故事」是事實或純屬虛構(Arpocyphal),皆可看出霍斯特有能力「以蒙蔽買家的手法推銷他的產品」(頁一○二)。有趣的是,哈佛學生經常光顧的波士頓餐廳Union Oyster House(一八二六年開業,美國最古老的餐廳),現在仍以「美國第一家供應牙簽的餐廳」為標榜,其網站(www.unionoysterhouse.com/pages/history.html)這樣寫道:「霍斯特是第一位從南美進口牙簽至緬因州的企業家;為了促銷,他僱一班哈佛學生來本餐館用餐並索取牙簽!」這段話予人以該餐廳在一八二六年開業時已採購霍斯特的牙簽(不論為其製造或進口)的印象,但這一年霍斯特剛出世。商人促銷,不管什麼生意,手法都無所不用其極!

牙簽古今中外談.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