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2008年4月9日星期三

林行止.2008-4-09

林行止專欄 林行止 2008-04-09


各國大興土木商品長期看漲
  
昨文說假如投資股市,中國股票的前景比美股佳,原因是今年兩國GDP增幅有雲泥之別;不過,若問現在投資股市或商品期貨哪一種盈利較優,筆者傾向於後者。當然,商品期貨指的不僅僅限於期貨交易所上牌(有不少是所謂未上牌交易〔non-exchange traded〕的商品如鈷、鎂、銠及土等)的商品,開採、經營有關商品的上市公司,亦應在考慮之列。
  
經驗告訴大家,即使處於熊市,亦有升幅可人的股票;經驗同時顯示,能夠在熊市中獲利的,除了「空手道」高手,必然是對某類股票有過人認識的投資者或內幕客,唯這些均與散戶無緣。正因為如此,筆者認為大體而言,今年投資商品期貨勝算機會較高。
  
規模龐大的澳洲礦務公司比利通(BHP Billiton,內地譯必和必拓)的行政總裁去周六對《華爾街日報》指出,人類歷史上有三個能源及商品因需求激增造成價格飛升的蓬勃期。第一是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後歐洲新興工業國目的在掠奪天然資源的殖民期;第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即從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後期開始的歐洲和日本重建期;第三便是二十一世紀亞洲各國尤其是中國、印度及南亞諸國工業化。世界經濟因為這些國家工業現代化而保持增長,工業化意味對天然資源需求大增,由於供應追不上需求,有關商品價格迅速攀升,是勢所必然的。
  
這些新興工業國對天然資源的需求,來自工業化之外,還有城市化。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的資料顯示,至二○二五年,城市居民佔中國總人口百分之六十六,城市之所以吸引農村人口不斷湧入,唯一原因是有形及無形工業發達令人均收入較高,高入息必然帶來高消費;顧問公司麥健時最近指出中國的GDP增長在二○○五年百分之二十五來自城市人的消費,至二○二五年,此比例將上升至百分之三十三(具體數字為二十一萬七千億元人民幣);印度的情況近似,一九九一年,印度有二十三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至二○○一年,這樣的城市已有三十五個。農村是生產基地,城市是消費中心,大城市的快速形成,意味對電力、交通、食水以至住房的需求大增,為了滿足城市人的需求,政府或企業必然要在基建上投下巨資,而基建在在需要原材料……。麥健時的報告指在未來十五年,中國將興建二萬至五萬幢摩天大樓、鋪築五十億平方米道路、一百七十座城市會興建地車;印度新德里州地車第一期工程於二○○五年通車,整項工程在二○二○年完工時,里數和載客量均超過世界聞名的倫敦地車網絡!
  
上述這些估計,俱作於美國經濟增長放緩之前,不過,專家認為即使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對中、印的國內建設亦不會有重大影響,世界銀行去周三發表的報告,指「亞洲國家已成功地把出口重心從美國轉移至發展中國家、歐洲及(中東)海灣諸國」;同樣重要的是,健康的財政狀況(巨額的外儲備),即使出口稍不如人意,亦可通過財政政策吸引投資、創造就業,而與城市化並存的高消費刺激增長,減低甚至抵銷出口放緩的負面影響。
  
摩根士丹利最近的報告預期在未來十年,新興國家在基建(包括水、電、物業、海港、公路和機場等)上的投資額達二十一萬七千億(美元.下同),其中亞洲國家佔百分之六十七(主要是中國)、東歐百分之十五、拉美百分之十一、中東百分之四和非洲百分之三;能源專家西蒙斯指出未來十五年世界需要修建十萬里長的輸油管、可提煉五千萬桶原油的煉油廠(成本三十萬億)和裝置五百座岸外鑽井台(成本二千五百億),西蒙斯的「油產見頂論」不是人人同意,但他對各國大興土木、能源需求日增「石油供應業」漸入高潮的預期,大家不可不注意。還有,國際能源局(IEA)估計從今年至二○三○年,世界各國在「能源供應基建」(energy supply infrastructure)的總投資額為二十二萬億(其十一萬六千用於發電及輸電網絡);另一方面,新興工業國城市化已是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與麥健時齊名的咸米頓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估計在二○○五至二○三○年間,世界各國在城市建設上的投資總額四十萬億(其中把供水系統現代化的投資為二十二萬六千億)。這種投資規模,扯緊有關原料供應進而令其價格揚升,是免不了的。
  
至於如斯龐大投資的資金來源,除了中國、俄羅斯能自供自給,相信石油出口國會擔當重大角色。摩根士丹利的首席貨幣經濟學家三月中旬在一份報告中揭示了一些很驚人的數字,他說以每桶石油百元計,已知石油蘊藏總值達一百零四十萬億,其中海灣國家(GCC)佔四十八萬億,石油出口國組織成員國四十四萬億,加拿大、挪威、墨西哥和俄國十二萬億;只要企穩百元,今年石油出口的總收入共二萬一千億……。坐擁以千億美元計的現金財富,石油出口國在世界經濟上的地位已愈來愈重要。
  
在商品期貨上投資,當然不可能一買便漲,昨天本報第三十一貢的〈滯脹難出現通縮更堪憂─商品牛市臨嚴峻考驗〉一文所陳示的理由,俱言之成理;不過,長期而言(請暫忘凱恩斯的看法),在商品上投資,應該較購進與商品無關的股票有利!